真菌荧光染色技术:与往常的非特异性染色不同,荧光染料可以与各类组织或样本中存在的真菌细胞壁β—多糖非特异性结合,如几丁质和纤维素等的特异性结合,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病变部位的真菌产生特征性亮绿色荧光,比较常规的显微镜检查的非特异的形态学观察更加清晰、准确的结果 。
以往的染色与检查需要有经验的医生进行经验性判断,误诊率较高,现在应用荧光染色技术后,普通医生也能根据荧光发散情况进行判断,诊断的速度与准确度都有大幅提升,对培养年轻医生更加有益,使年轻医师的准确度和自信心也有所提升。
检测原理
真菌荧光染色液是一种含有荧光素和抑制背景荧光着色试剂的复合溶液 。如果待测标本中含有真菌,荧光素将与非特异真菌细胞壁上的β-多糖结合,如几丁质和纤维素等,在荧光显微镜下可看到特定激发光下产生的荧光。内含KOH可用于溶解角质,有助于更清晰的观察真菌结构。作为一种快速检测真菌的新型染色液,可用于皮肤科各种疑似真菌感染的检查,如体股癣,手足癣,甲癣和花斑癣等.
主要组成成分
KOH、荧光素、复染剂
适用样本
皮屑、甲屑、毛发等标本:先用75%的酒精消毒病变部位,以钝刀刮取皮屑或甲屑适量,以镊子拔取病发数根,置于玻片上
检验流程
一、取样
刮取皮屑、毛发、指甲等标本
二、染色
直接向样本滴加一滴染色液,染色液以覆盖或淹没整个样本为准
三、观察
盖上盖玻片,使用棉签或纸巾压片,使标本尽量压成薄片,吸去多余染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注:染色时间根据标本情况而定,一般数秒即可;但对于一些厚硬的组织,如指甲等,时间应适当延长
产品优势
一、简便快速
操作简单,只需要检验人员有基本的显微镜操作知识即可完成;检测时间短,只需极端时间即可完成检验。
二、灵敏性高
通过荧光素于真菌细胞壁中几丁质等多糖结合,反应灵敏,与传统的直接镜检法相比,阳性率高,因而降低真菌检测漏检率。
三、辨识度高
在显微镜下以清晰的荧光表现,图像清楚,辨识度高,易于观察,减少检测者的主观判断带来的误差。
四、适用范围广
传统方法只能检测某些特定的真菌,而不能对所有的真菌进行检测,而该荧光染料能够与各类真菌结合而发出荧光。
皮肤科实例
案例1:
KOH湿片法 & 荧光染色法
结果分析:KOH湿片法无法观察到糠秕孢子,结果为真菌阴性,需要其他方法辅助确诊(如派克墨水染色);而荧光染色法通过荧光显微镜可以看到大量的糠秕孢子菌,确诊糠秕马拉色菌感染。
——标本采自北京空军总院皮肤科(头皮屑样本)
结论:荧光染色法辨识度高


案例2:
KOH湿片法 & 荧光染色法
结果分析:荧光染色法真菌清晰可见,菌丝大小形态清楚,易辨认;而KOH湿片法尽管也能观察到真菌菌丝,但背景较浅,真菌形态不明显,辨识度不高,容易判断不准。
——标本采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胸部皮屑样本)
结论:荧光染色法辨识度高
与传统真菌镜检方法对比
与传统真菌镜检与真菌荧光染色对比表 |
|||
【真菌荧光染色液】一种快速检测真菌的试剂,检测范围广,阳性率高,远优于传统湿片法,临床上毛囊炎糠秕孢子,马拉色菌的检测湿片法基本无效,而荧光法可敏感快速的检测出来,医保收费,需使用荧光显微镜。 |
|||
内容 |
传统真菌镜检 |
真菌荧光染色 |
真菌荧光染色的临床优势 |
操作环节 |
取样→滴加一定浓度的KOH溶液→经酒精灯加热固定→光学显微镜观察 |
取样→滴加荧光染色液→加盖盖玻片→荧光显微镜观察 |
操作同样简洁,需要时间短,适用于临床大样本,快速检测。 |
检测结果 |
找到真菌菌丝或者孢子结构,得出结果 |
根据看到荧光标记的真菌菌丝或者孢子结构,得出结果 |
可以明确明辨糠皮孢子感染、马拉色菌感染(检查糠皮孢子的派克墨水法敏感度更高,不用加热环节,有利于临床实际应用。) |
浮载液 |
10%~20%的KOH或者复方氢氧化钾溶液配方 |
KOH(氢氧化钾)溶解杂质细胞,荧光剂:与真菌细胞壁中成分发生非特异性的结合; |
1、检测灵明度很高,减少检查结果假阴性的发生,进而降低漏检漏检率,提高了皮屑真菌检测的准确率; |
检测器材 |
光学显微镜 |
荧光显微镜,显微成像系统(CCD),电子狗 |
荧光显微镜:产生匹配染色液中荧光染色剂的激发光,我们所需的激发光为紫外光,并在目镜下观察染色剂染色效果的仪器; |
辅助材料 |
载玻片,盖玻片,滤纸 |
载玻片,盖玻片,滤纸 |
与传统镜检方式用材一样 |
与传统方法优劣势对比
检测方法 | 可操作性 | 检测周期 | 检测成本 | 灵敏度性 | 漏诊率 | 适用范围 |
真菌荧光染色 | 简单 | 短 | 一般 | 高 | 低 | 大 |
KOH湿片法 | 简单 | 短 | 低 | 低 | 高 | 小 |
荧光两步法 | 一般 | 一般 | 一般 | 一般 | 低 | 大 |
血清学方法 | 一般 | 一般 | 一般 | 高 | 一般 | 一般 |
分子生物学法 | 复杂 | 一般 | 高 | 高 | 低 | 大 |
真菌荧光染色液(一步法)

真菌性鼻窦炎
研究者们发现,影响三千七百万美国人的鼻窦炎,显然是由免疫系统对真菌的反应而引起的。这一发现是一个潜在的突\u000b破,给成千上万受鼻窦炎之苦的人带来了希望。在收集和化验病人粘液时,发现210人中的202人粘液中有菌。当身体面对免\u000b疫系统的反应时,身体自动地发生了某些变化。真菌似乎是一切麻烦中的元凶,这时,身体做出的不仅仅是抗过敏的反应,而\u000b实际上是一种免疫系统的反应。过去,只有10%的慢性鼻炎被诊断为真菌过敏,而现在看来几乎所有的慢性鼻窦炎,都与免\u000b疫系统对真菌的反应有关。
近年,欧美学者的研究发现:92%~96%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病的鼻分泌物中真菌培养阳性,94%~96%慢性鼻-鼻窦炎\u000b的粘液素中大量嗜酸细胞聚集成簇,73%~81%慢性鼻-鼻窦炎手术后标本中能鉴别真菌。鉴于上述发现,学者们认为,以往认\u000b为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是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是错误的。提议变应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改称为嗜酸细胞性真菌性鼻-鼻窦炎\u000b
真菌性外耳道炎
说明:1. 研究者采用四种不同的方法对115名真菌性角膜溃烂病人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这四种方法里,荧光法阳性率最高,达到99.1%。2.该表数据引自:Gupta MK, Chandra A, Prakash P,et al. Fungal keratitis in north India; Spectrum and diagnosis by Calcofluor white stain. Indian J Med Microbiol, 2015 , 33(3):462-3. 注:该文献使用的荧光法与本产品方法一致,而且本产品是在该荧光法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处理,所以效果更佳。
产品介绍检测原理
真菌荧光染色液是一种含有荧光素和抑制背景荧光着色试剂的复合溶液 。如果待测标本中含有真菌,经过特殊荧光素标联的重组几丁质酶可以高亲和力将与非特异真菌细胞壁上的β-多糖结合,如几丁质和纤维素等,在荧光显微镜下可清楚的观察到看到真菌形态在特定激发光下产生的荧光。试剂内含KOH可用于溶解角质,有助于更清晰的观察真菌结构。作为一种快速检测真菌的新型染色液,可用于皮肤科、ICU科室等各种疑似真菌感染的检查,如体股癣,手足癣,甲癣和花斑癣、肺部真菌感染等.
发布时间: 2017-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