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检测区域,新版专家共识发布

“调研显示,我国三甲医院中有独立真菌工作区域的比例较低,其中设立独立的真菌工作区域的三甲医院只有27%,具备独立的真菌检测安全柜的只占31%。”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郭武栋在近日于北京举行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真菌检测能力建设基本要求专家共识及调研报告发布会”上表示。

该调研结果源于我国三级综合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真菌检测能力调研项目。郭武栋介绍,从调研中他们看到,大多数医院的独立真菌安全柜、真菌培养孵箱(28℃及35℃)等硬件配备尚不齐全;在真菌相关检测的人员情况方面,独立从事真菌检测人员数量有限;在真菌相关检测的开展现状方面,非培养诊断技术在三级综合医院中的普及率较低,涂片镜检、酵母菌药敏试验等检测方法配备齐全的医院比例很低,质量管理及标准化操作意识不强。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现状,即硬件设施和人员的技术水平、诊断水平等参差不齐;国内医院设置检验岗位较少,并且分工协作不明确;临床微生物工作者与临床医师不能够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影响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兼帅府检验科主任杨启文教授说到。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徐英春教授表示:“本次发布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真菌检测能力建设基本要求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是根据‘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真菌检测能力建设现状调研’的结果编撰而成,它客观反映了我国当前医疗机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真菌检测能力的具体情况,建立了基本标准,对提高综合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真菌检测能力,推动真菌诊断技术的普及和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强实验室建设 提升我国真菌检测水平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广谱强效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恶性肿瘤的放化疗、导管插管、器官移植、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等,真菌在临床病原菌中的占比逐年升高,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管理应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推出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加强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各环节的管理和控制,促进临床微生物学的发展。 

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医疗与护理处李大川处长介绍说:“侵袭性真菌病治疗策略的开展离不开真菌检测,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建设是真菌检测的基础和保障。要想提升抗菌药物管理的水平,需要先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建设。我们相信,随着《共识》的发布,将为我们建立快速、精准的微生物学提供理论依据,帮助我们搭建起一个系统化、一体化的诊断、监测平台,更好的开展抗菌药物管理工作。”

直击检测短板 《共识》提出指导性建议
微生物可引起个体或群体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均由微生物所致。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可鉴定患者感染的真菌种类并评估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诊断技术得到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侵袭性真菌病的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但是,我国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整体诊断水平仍然较低,重视程度依然不足,检查时机及人员能力仍有待提高。

对此,《共识》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杨启文在解读中表示,要完善三级综合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组织构架,条件较好的三级综合医院可考虑设置单独的真菌检测工作区域及设备,做好真菌检测的物理分区;暂不具备先进真菌检测条件的医院可与各省或邻近地区检测能力较强医院,或第三方检测机构形成密切合作。真菌检测人员要加强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技能,使其能够应对微生物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及时处理标本,满足临床需求;此外,还要加强各地区医院间的学术交流,以逐步规范临床检测标准。检验的操作流程也应采取进一步的规范和调整,丰富真菌鉴定、诊断、药敏手段;进一步提高非培养诊断的比例,从而加快诊断速度。希望更多区域能够持续性地开展真菌检测能力的质评工作,不断提高检测质量,提升综合医院真菌感染诊疗水平。

本文不代表黎明生物立场,如内容侵犯作者权益,请通知我们进行删除


发布时间: 2020-12-01

联系我们:

把你的信息写在这里然后发给我们